手机版

湛师人 | 岭南师范学院(原湛江师范学院)BBS论坛

 找回密码
 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搜索
12
返回列表 发新帖
楼主: ssunflower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《西方哲学故事》——【美】威尔·杜兰特

[复制链接]

签到天数: 186 天

[LV.7]常住居民III

群组独立思考读书会

16#楼
 楼主| 发表于 2012.8.13 11:23:38 | 只看该作者
设置湛师人为首页
本帖最后由 ssunflower 于 2012.8.13 11:25 编辑

第三章


书中的好句摘抄:
犬儒学派,主张淡泊。
PS:(查了一下网上的资料,犬儒学派的衍生有很多,我终究分不清,总得而言,这个字应该是诠释得最好了吧。就像有一个故事那般。记得犬儒学派的鼻祖靠在一个墙壁(可能是,哈哈。)上晒太阳,突然亚历山大大帝说你想要什么我都可以给你啊。他说,请你不要挡住我的太阳,这就够了。故事大概是这样,我想做人能够这么淳朴,就像苏格拉底说的,我们的需要是越少,我们越近似上帝。我觉得这就是上帝的表现,我觉得我们就像上帝一样戒欲,那么世界会很淳朴。就像以前的80年代或者更前,虽然物质贫乏,但是幸福感满满。我生在了90年代,一直觉得生错了年代。如果说现在的淳朴是奢侈的,是用反社会价值观获得的,我觉得就算多艰难应该也要保持一颗远离尘世的心。)

叔本华认为个人意志要抵抗普遍意志是徒劳的。
PS:(我始终认为这句话有点偏颇。因为你要考虑抵抗的目的是什么,如果说是要改变这个普遍意志,或者让普遍意志去承认你的个人意志的话,肯定是徒劳。但是抵制的目的只是为求得内心平静安和,我觉得这种抵制就是积极的,是可劳的。似乎有志青年开来,这是逃避的借口。但是我认为,忙=心亡。要使得自己的心活着,只能这样避世吧,至少在心态上。)

伊壁鸠鲁:不要让快乐激动去骚扰灵魂,而是让快乐使灵魂得到宁静和平和。最后,不要追求通常意义上的快乐,而是要努力追求心如止水的境界——即恬静、超然、心灵的和谐。
PS:看到这句话,有无一种很宁静的感觉,我觉得他在轻轻地诉说着一种宁静,让人们从匆忙的脚步中停下来,看沿途的风景,那是曾经忽略了的风景。

人类的心智如果对物质进行思考,就必须依事物的规律进行,因而是受其限制的。但如果对精神本身进行思考,那就好像蜘蛛织织网,可以绵绵不绝地开口即出,织出一大堆过时的知识,其线条的精致和匠心独具固然令人赞叹,但缺乏实质或毫无用处。
PS:这句话是抨击当时的经院哲学,此时的哲学为宗教而服务。他的意思指的是,欧洲的理智,早晚都要冲出宗教的束缚。

随着知识的增长,人们的恐惧减少了,人们不再去崇拜未知的东西,而更多的是渴望征服它们。
PS:我想这句话可以用到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上。其实两者应该是和谐相处,但是我内心还是十分敬畏它。但你知道,人们的欲望不适合这句话,因为时候未到,他们像蠢蠢欲动的青年,渴望一切。如果未在较量中惨败,他们仍会继续侵略。

因为天才是一个顶峰,要靠家族才能的不断堆砌方可形成,而其后的子孙们又渐渐地降为平常之人。真正早就培根的伟大的,是伊丽莎白时代的英国,那时是近代史上最强大国家的最伟大的时代。
PS:其实天才或者成就的背后,需要力量的支持和适宜的时代。这句话挺心酸的,对于大部分被历史遗忘的人们,未知就是一种心酸。

感激之情要靠期待去培养。
PS:人,就是一种可恨的动物。

培根的哲学在我看来是世俗哲学,充满着普通人的理智,例子:
一个人既没有必要禁绝欲望,也没有必要放纵欲望,这样他便不会被欲望困扰。
他建议世人要把欺瞒和坦诚结合一起,随机应变,就像合金能使较软的金属经久耐用。
在人生的剧场里,只有上帝和天使才是观众。
(这句话的意思是,人要行动起来。学习要导向行动的知识。)
书中的作者是这样评价培根的,他 人性的坦诚的分析家,他的理论深入每一个心灵。(成功哲学,他是政治家,明白了吧?哈哈)
因为深入地了解人性,对于友谊和爱情,他都保持一定的距离和永久的怀疑。
他说,你可以考察一下那些伟大而有价值的人物,他们几乎没有一个因为爱情而达到疯狂的程度,可见伟大的精神和伟大的事业都要远离这种脆弱的感情。
世间的友谊,在地位相当的人之间尤其罕见,它常常是被夸大了的。只有地位不同的人之间才容易产生友谊,他们的命运相互包容。

PS:我佩服得五体投地,深挖地让人心寒。真实地让人无可奈何。

只有哲学,才能给一个哪怕是动荡不安、多灾多难的生活带来大彻大悟的庄严和安宁。学识能够征服或减轻对死亡的逆境或恐惧。
他接着引用维吉尔的诗句:
幸福的人呀,他了解万物的起因,
将一切恐惧和无情的命运,
还有贪婪的地狱里的纷争,踩在脚下。
PS:哲学的最好果实,或许是让我们抛弃工业环境不断灌输给我们的贪婪意识,哲学引导我们去首先去寻求心灵的财富,其余的东西或者会自动到来,或者并无需求。


知无尽生有涯,这是所有伟人的悲剧。
歌德说:一个人的缺点来自他的年代,他的美德和伟大则属于他自己。(这句话相当地深刻)


培根在遗嘱中留下了这句话:
我把灵魂遗赠给上帝,把躯体留给泥土,把名字留给后代和异国后代的人们。
湛江师范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专题

签到天数: 186 天

[LV.7]常住居民III

群组独立思考读书会

17#楼
 楼主| 发表于 2012.8.15 23:10:23 | 只看该作者
第四章,斯宾诺莎

这一章我不得不承认是最难看懂的,断了很多次,也回头看了一下,也翻来覆去的把结尾看了再回头看。
因为不是这样,真的难以看得完。
不过我会赞同里边的一句话,想要成为一个哲学家,必先成为斯宾诺莎的信仰者。
斯宾诺莎44岁就去世了,他的政治论没有写完。
虽然我不知道自己有无资格讨论国家大事,涉及政治大事,但是我首先是一个公民,我觉得有义务去了解。如果不去从宏观上去了解一个国家为何物,那试问如何去判断?
其实整一段政治论,我真的想把它全部贴出来的,因为写得太好了!(当我发现新浪分享那里的下载是和原书不一样时,我就知道,这个帖子只是独唱罢了。因为没人提出过,哈哈!)
摘抄一段:
完美的国家只限制其公民中相互破坏的那些权力,它剥夺自由的目的是为了保障人们更大的自由。

国家的最终目的并非统治人,也不是用恐怖来约束人,正好相反,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使人们免于恐惧,
使人与人互不伤害,并充分保障人们的生活和行动,我再重复一次,国家的目的不是要把理性的人变成野兽或无生命的机器,而是要使他们的身体和心灵能够安全地活动。它将引导人依靠自由的理性去生活并运用自由的理性;这样,他们就不会再仇恨,愤怒和欺诈中浪费精力,也不会不公正地对待别人。所以,国家的目的实际上应该是谋求自由。

国家的目标是自由,因为国家的作用就在于促进发展,而发展又取决于能力的自由。然而,倘若法律阻挠发展与自由,又该怎么办?一个国家就像所有生物或组织一样,会力求保持自己的存在(一般是指当权者会力求保持自己的地位);但是,如果它变成了一个专职和剥削的机构,那又该怎么办?斯宾诺莎说,只要它还允许合理抗议和辩论,只要它还确保和平变革的言论自由,我们就应遵守哪些即使是不公平的法律。(这有点像第五章所提到的伏尔泰说过的一句话:我不同意你的观点,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。)
“我承认,这种自由有时会产生很多麻烦,但是有什么问题能够得到明智地顺利地解决呢?”违背言论自由的法律将破坏法律,因为人们不会长久地尊重那些人们不能批评的法律。

一个政府越是竭力去限制言论自由,就越会遭到顽强的抵制;抵制的人实际上并非那些永不知足的人,……而是那些从教育、道德和善行中得到较多自由的人。一般而言,人们最难以忍受的是,将他们视为真理的东西当成了违反法律的犯罪。……在这种情况下,他们就不会把痛恨法律和肆意反对政府当成耻辱。……那种可以违反却又不会危害别人的法律,只能被当做是一个笑柄。这种法律不仅远不能限制、反而会助长人类的贪婪和欲念。

PS:这两段话十分适合于当今微博禁言之事。理解尚浅,不敢多言。

人获得的知识越多,就能越能更好地理解自身的力量与自然的秩序,就越能更好地运用自身的力量并为自己立下规则。人越理解自然地秩序,就越能轻松地使自己从毫无用处的俗念中解脱出来。
PS:这里的自然秩序与社会秩序毫无关系。我相信古时很多文人隐居田园,或许就是从自然中找到了自身的力量,并在世俗中脱身,怡然自得!

自然中任何在我们看来可笑的荒谬或邪恶的事物,都只是我们对事物的片面了解所致。从总体上看,我们对自然作为一个整体的秩序和一致性毫不了解,却总想让一切事物都按照我们自己的理智进行安排。其实,我们的理智断定是恶的事物,从大自然秩序规律来看并非是恶,而只是我们单独从人性的规律进行断定的结果。
PS:人与人的认知局限,人为的自我判断,这就是认知的最大局限,只因我们是人。可笑吗?哈哈,很有智慧的,他跳出了人类这个圈子思考问题了。

我们被外部力量以各种各样的力量支配着,就像逆风吹起的波浪,我们只能徘徊摇摆,不知道这到底是为什么,也不知道自己的前途和命运。我们以为自己最富有激情的时候,就是最能自主的时候,实际上是最被动的时候,我们卷入了某种世代相传的冲动或感情的激流,难以遏制地作出激烈的反应,而这种反应之认识到情况的一部分,因为没有思维,就不可能看清全部。
PS:这个是要结合他的身世理解的一段话。因为当时把他赶出教会的正是一群无知虔诚的基督徒,他们因为当时的世俗之风,不分黑白,但是因为时代的认知局限性,也难以辨别。事后的几百年,才有人为斯宾诺莎平反,真理永恒,只是有时候付出生命付出名声去换取,时间长久?这个是一个世界认知的过程。

激情的被动性是人类的枷锁,理想的主动性给人类以自由。
PS:我想前半段刚才已经可以理解,后半段是指他本人的余生。他后来来到郊区在一个小阁楼里写书度日,清贫无欲,这是真正的自由。

伟大的人并非是凌驾于他人之上并通知他人的人,而是超越了蒙昧无知的片面与无益,能够驾驭自己的人。(这与犬儒学派的学说十分相近,淡泊。我想大部分的哲学家都是以这种心态去研究学术,我也相信唯有这种心态写出来的东西让人精神百倍。毕竟钱财带来的更多的只是无休止的欲望。)
使用手机访问湛师人论坛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使用帮助
1.发帖导航 2.帮助文档 3.账号密码 4.广告业务 5.社团合作 6.联系我们 举报 | 报错

版权声明
免责声明
关于本站
联系我们
业务合作
Archiver
举报

Copyright © 湛师人论坛 zhanshiren.com 2008-2013 All Rights Reserved. 版权所有 ( 粤ICP备09028485号

Powered by Discuz! X3.1 © Comsenz Inc. GMT+8, 2024.5.7 14:07   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